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3章麻辣烫

立夏最早看到铜鼎的时候就想到了冒菜和麻辣烫,当茱萸替代辣椒的话始终差了点意思,她还在想要不要改良下做成烫水菜蘸酱的时候就遇到了辣椒。

人称“菜疯子”,可立夏真想喊一声“菜祖宗”。辣椒居然好几个品种都有,加起来足有一亩地的。被人拔掉了差不多一分地他就拿着刀把剩下的捍卫了下来,即便是拔掉的那些,大多数也红了,没红的立夏也全都做成了烧椒酱,下主食绝对是好东西。

菜疯子姓蔡,而且年纪也才四十来岁,唐全儿便首先开口叫了声“蔡老爹”。蔡老爹的菜园子里除了辣椒,还有冬瓜、黄瓜、丝瓜等,窝棚里则放着几袋油菜籽。

看到这些,立夏一下子就笃定了。铜鼎必须得应用上,不然就亏了那一百两银子。

至于菜品,除了牛肉买不到,别的能烫的肉类在小王庄路都能买到。立夏还做了猪肉、鱼肉的丸子,羊肚代替牛肚味道也是不错。

不能直接卖卤味,那就做酱香味之后用竹签子串起来烫熟了吃。

猪下水的价格很便宜,而且加工后的味道不比猪肉差,所以和猪肉放一块卖一文钱两片很划算。十文钱的猪下水以唐刘氏的手艺能串两百串,十文钱的五花肉却只能串五十串。

当初在梧桐镇,立夏和庄大娘家合伙卖豆腐和豆制品并没有签订什么卖断之类的合同。豆制品用来做麻辣烫有时候比肉都好吃。

再加上木耳、竹笋、蘑菇之类的,菜品还是很丰富,张大力要的三十串竟然没重样。

三十根竹签子用根细麻绳拴起来,往咕嘟咕嘟翻腾的铜鼎里一放,香味仿佛更浓郁了几分。

朱家可是父子三个,都是卖力气的人食量大,本来是看着张大力在里头才进来的,没想到倒是把父子三个的馋虫给勾了出来。

“这个……给我们来双份!另外顺子介绍的那什么面条,我们爷三一人一碗不一样的,到时候都尝尝。”老朱是个对自己和儿子大方的人,也认识经常在码头打小工的顺子,知道这孩子在李奶奶的教导下挺靠谱的。瞅瞅价格的确有点贵,可今天不是五折嘛,如果好吃,倒也能接受。

李顺倒也没盲目地就给父子三个随便做什么面,瞧见门口探头探脑的人多了起来,其中还有官驿去早市收摊位费的官差和码头货栈的小管事、船上的管事、伙计等。

他立马清了清喉咙,将炸酱面、凉面、汤面、干拌面、刀削面的做法和大概味道给介绍了一遍,顺道地将饺子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